新航道雅思培訓中:青島蒙德俄語課程-青島蒙德俄語課程
在沒開始學某種語言之前,大部分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:
學這種語言,有沒有用?難不難學?好不好聽?
有沒有用的問題,前面已經討論過,小語種目前的整體就業形式還是不錯的!
1、難不難學
小語種圈里有句行話:
三分鐘韓語,三小時英語,三天的法語,三個月的日語,三年的德語,三百年的阿拉伯語
關于小語種的難易程度,這已然說的比較明白了,我們稍稍破譯一下即可:
韓語:韓國字是拼音文字,既表音又表意的,圈有圈的發音,塊有塊的讀法,可以像漢語拼音一樣的拼讀。另外韓語里面有大量的漢字詞,中國人學韓語在詞匯方面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。
英語:對入門小語種的人而言,英語是用來做參照物的。英語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流行,除了英語國家的強勢,最重要的就是易于掌握了。除了am is are, have has had,外加個ed、ing,也就是詞匯量的問題了,不知道書店里那一摞一摞的英語書都是在研究個什么。
法語:法語、意大利語、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,都是拉丁語的嫡系子孫,語法結構、包括很多單詞的寫法都非常相似。他們的共同難度在于:繁雜的語法、多樣的動 詞變位和飄忽的單詞陰陽性;另外意西葡三語打嘟嚕發音的掌握也是一個難點。習慣了中規中矩的英語字母,會覺得這幾種語言的好些字母看上去挺另類,有裝天線 的,比如à é ù,有戴帽子的,比如? ê ?,有配眼鏡的,比如 ? ? ü,還有一個穿高跟鞋的?。有些學弟會由此判斷,這鳥語的字母太多,跟女人一樣麻煩;實際情況并非如此,這些帶音符的字母都不計入各語言字母表的,它的功 能僅是協助你發音或標明重讀。
日語:上學的時候,寢室有兩個日語專業的,聽他們講,日語入門容易,但后面越學越難。中日一衣帶水,日語源自中文,不少日語文章中間都夾帶著漢字,即便對沒學過的人而言,貌似也能明白個一二,跟火星文很神似。
德語:除了動詞變位、語法紛繁,德語的名詞在陰陽性之外,還有中性,另外還有一二三四 “格”的概念,極端的講求配合;學好德語,不但需要嚴謹的治學態度還得有鋼鐵般的意志;一般要辦理出國留學,德語都需要800學時基礎,而法語500學時 就夠了。我對德語的了解也僅限于此,說不出更多來,還是要請學德語的同學詳解!
阿拉伯語:最難掌握的語言除了我們的母語,就是阿拉伯語了,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識。那些出溜彎鉤的文字,跟我們使用的漢語和學習的英語都沒什么淵源,沒有 相當的功夫,真是很難分辨和記住。阿拉伯語似乎把西方語言的難點也都吸收了過來,名詞有數跟格的變化。動詞也有性數時態配合的概念。最異類的一點,就是它 的文字是從右往左寫的,這對治療頸椎病或許有幫助。學好阿語,沒有一千零一夜的功夫,那就是天方夜譚。啥也不說了,阿滴神吶!
俄語:對于俄語,除了能用中文發個“我愛你”的音,其他的基本一無所知,憑感覺的話,難度應該介于德語和阿拉伯語之間,具體的說不明白,請潛水的俄語專業的同學出來解惑。
2、再說下好不好聽的問題:
意大利語是對情人講的語言.----- 這是老袁同學入學第一堂課老師講的,他老人家說: 法語是對朋友講的語言、意大利語是對情人講的語言、西班牙語是對上帝講的語言、德語是對敵人講的語言;連自視浪漫的法語都要讓位 “情人”于意大利語 ,可見意大利語是多么的誘惑
意大利語聽上去很嗲,其他語言最多能算個悶騷,意大利語是赤裸裸的挑逗,這是我看意語片得出的結論
對朋友要講法語。《最后一課》上說“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”,美就是好聽唄,不過第一堂課聽老師開口說了幾句法語之后,覺得也沒那么傳奇。法語聽上去比較圓潤莊重,曾經一度是歐洲上流社會的交際語言,如果說意大利語是優美的話,那法語更傾向于優雅
不太想知道為什么要對上帝要講西班牙語,年級輕輕的,不能去問上帝;西語葡語聽上去比較野性,會打嘟嚕的人講起來不但好聽而且好玩,打不出嘟嚕來,也就沒的得瑟了
德語的爆破音用的比較多,聽著很有力量,還有很多擦音,聽上去嗤嗤噬噬的,是最適合借助語言彰顯力量并輔以嗤之以鼻的方式的藐視對方的,所以也就有了對敵人要講德語的說法
俄語是不是比較堅韌啊,沒學過,這種直覺來自于我對普京的崇敬
阿拉伯語看著像經文,聽著像誦經,很神秘的樣子,伊斯蘭教的人對它感情至深
如果要說“韓語是用來造謠的,日語是用來挑釁的”,可能會遭到很多愛國小青年的表揚,不過這更像是在嘩眾取寵,對語言本身是不公正的。
我們小區的樓上住著很多韓國人,大部分是北大和人大的韓國留學生,男男女女的,經常在電梯里碰到,韓語聽上去軟軟的,嗷喲嗷喲的,挺性感嗎
日語聽上去硬硬的,有點呆板和小霸道,不過唱出來的還是蠻好聽的,是歌曲的旋律在起作用嗎?
蘿卜青菜、各有所愛:一種語言好不好聽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對這個語言國家有多大的認同,對這個國家的偶像有怎樣的喜好
學校地址:
北京
華北分校:北京、天津、石家莊、邯鄲、太原
華東分校:無錫、廈門、南京、杭州、福州、上海、濟南、青島、合肥、蘇州、濰坊、淄博、泉州、寧波
華中分校:長沙、鄭州、武漢
華南分校:廣州、深圳、南寧、佛山
西北分校:西安
西南分校:綿陽、重慶、成都、昆明
東北分校:沈陽、大連、哈爾濱